【专访】欧洲委员会农业与农村发展总司司长泽西·普莱瓦:欧盟农业政策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经济报告2016-12-21 08:58:49

【对农民的支持政策从“黄箱”变成“绿箱”、从价格支持变成收入支持,使欧洲的农业变得更加有竞争力】

□中国经济报告记者 李大巍

  日前,“2016(第四届)中国粮食与食品安全战略峰会”在北京举办,欧洲委员会农业与农村发展总司司长泽西·普莱瓦(JerzyPlewa)出席了此次峰会。普莱瓦负责欧盟农业发展政策相关的工作,《中国经济报告》记者围绕欧盟的农业发展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借鉴价值对他进行了专访。

中国经济报告:你怎么看中国食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泽西·普莱瓦:欧洲市场上有很多中国食品,如茶叶、食品和蔬菜等,中国的食品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为欧洲市场的消费者更青睐高品质且多样化的食品,因此中国可以针对需求提供食品。我们也会促进双方食品贸易发展。

中国经济报告:欧盟的农业政策对中国农产品生产有哪些启示?

泽西·普莱瓦:中国是我们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我们与中国的交流也很频繁,与中国政府和农业领域科学家都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在欧盟,我们有好的土地、农民和农场主,农业发展潜力大。但我们不只关注产量,更关注质量。我们必须遵守欧盟设立的产品质量政策。

欧盟有地理标志保护制度,保护特定地域的传统产品。所以我们也在和中国协商关于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的协议,包括红酒、肉类和奶酪等产品。在欧洲,我们已经建立了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双方共同约定项目,涵盖更多产品。在双方市场上出售的这类产品都注有特殊标志,这样可以促进双方的农业及贸易发展。在高品质食品地理标志制度方面,我们有很多合作伙伴,比如韩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签订了包含地理标志保护和产品质量条款的产品保护协议。在与中国的合作中,也可以借鉴这些合作模式。

中国经济报告:基于欧盟经验,你认为中国应如何解决食品和粮食安全问题?

泽西·普莱瓦:这些问题本身很难解决,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问题,更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中国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现在中国在粮食安全方面有着非常强大的影响力,尤其是2016年中国成功举办了G20农业部长会议。因此我们采纳了中国的倡议,举办关于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峰会,与农业大国共同探讨焦点问题和行动计划。这样可以加强各方合作,推动国际化目标和标准的设立。欧盟在这方面积攒了丰富的经验并且乐意与其他国家分享。

中国经济报告:中国农业发展目前面临诸多结构性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泽西·普莱瓦:欧盟多年前也有类似的情况。这些年来,欧盟的共同农业政策经过不断改进,已经取得一些成就,有一些比较成熟的经验可供中国借鉴。

首先,经过多年的改革,欧盟确立了市场导向的运行机制,把对农民的支持政策从“黄箱”转到了“绿箱”,从价格支持变成了收入支持。虽然这一系列改革并不是非常顺畅,但实践证明,这样的改革方向是正确的,欧盟的农业开始变得更有竞争力。第二,从2013年开始,欧盟完全取消了出口补贴,开始关注环境以及农村地区的发展,加强农村社区的凝聚力。第三,欧盟的农业政策以及相关研发政策,都在鼓励和促进农业领域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