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农业科技系列交流讲座
由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由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8年1月8日-10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对中国进行上任以来第一次正式国事访问,中法两国经济,科技,农业,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合作成为焦点。
1月10日上午,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INRA)与北京林业大学的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在北京驻华使馆内举办。北京林业大学王洪元书记与法国农科院 莫甘(Mauguin)院长共同签署了双方合作备忘录和共建联合实验室的意向书。
法国高等教育和科研创新部长Frédérique VIDAL 女士和农业食品部部长 Stéphane TRAVERT 先生在场见证了这一仪式。
该项目是由留法农学会推动的中法农林领域合作的成功典例。该会理事长任军民先生,在时任中国驻法大使馆教育处公参马燕生先生引荐下,于2017年8月28日访问了北京林业大学。
2017年11月19日周日下午,中法农业经济热点论坛暨留法农学会2017年年会隆重在巴黎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教育处报告厅召开。
这次论坛由中国留法人员农业学会 (简称留法农学会),联合中国人民大学欧洲校友会和中国西南大学法国校友会共同举办。此次活动时逢中国人民大学农村与农业发展学院代表团访法之际,作为国内农业经济较强的优势学科,人民大学师生的参加为这次论坛成功举办增加了辉煌一笔。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商务处一等秘书,农业部驻法代表王宏前先生和大使馆科技处一等秘书孔欣欣女士代表大使馆出席了此次活动。
留法农学会理事长任军民先生首先代表农学会全体成员对人民大学代表团和各位老师及朋友的出席表示欢迎和感谢,并简单介绍了留法农学会。它是1985年在巴黎注册登记的,是华人专业协会团体中成立最早的,32年以来,农学会一直遵从它的宗旨,为中法两国在农业科研,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交流与合作默默地努力和耕耘,取得了显著成果,渐渐被中法农业食品领域的政府部门,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所瞩目。
大使馆商务处农业部代表王宏前先生致辞,指出中国是法国在亚洲的最大贸易合作伙伴,法国是中国在欧盟的第四大合作伙伴,第四大实际投资来源国及第三大投资目的地。在农业方面,法国作为欧盟第一大农业大国,在农业,畜牧业和农食品生产,科研,加工和销售领域方面具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中法双方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保障食品安全,农食品生产和加工领域贸易和投资合作的潜力巨大。
作为远道而来的中国人民大学农村和农业发展学院的副院长,郑适教授代表师生代表团向留法农学会的组织表示感谢,并介绍了此次来欧洲进行游学考察的目的和意义。人大农发学院是人民大学的一个优势学科,在国内农业经济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希望与国际同行加强在农业经济教育和科研领域的合作交流。
中国大使馆科技处一等秘书孔欣欣女士致辞时,介绍了中法两国在政府间双边科技合作机制下的合作概况。指出中法农业科技创新合作基础良好,面向未来,双边合作有望在新时代进一步深化拓展,更加惠及两国经济社会发展。
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的关键时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持续提高,这给现代农业的发展带来的机遇以及挑战。
花都巴黎金秋之际,中国人民大学、留法农学会、中国人民大学欧洲校友会和中国西南大学法国校友会,共同联谊为居住在法国的各界人士及朋友奉献上一场有关中法农业经济热点的盛餐,真挚邀请您前来聆听,交流和讨论。
时间: 2017年11月19日周日
讲座地点: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教育处报告厅
请点击打开报名链接报名: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c1geNwBM_azXjb8fmYmOfczyakrysbnUtZY5rzsAgq9gGqnQ/viewform
第一部分 : 13:30-16:00
会议流程 :
1.留法农学会理事长致欢迎词
2.教育处公参杨进先生致辞(待确认)
3.中国人民大学农村与农业发展学院郑适副院长致辞
4.农业经济热点讲座
5. 茶歇
第二部分 : 16:00-16:45
1. 留法农学会特别年会
2. 留法农学会年会
– 理事长年度报告
– 财务报告
– 2017-2018年度计划
– 问题部分
第三部分
大型聚会晚餐
农业经济热点讲座内容
1.法国农业政策
Jean Louis BALANDRAUD先生,法国经济金融工业部高级公务员和法国国家旅游委员会秘书长
法国是欧洲最大的农业生产国,其农产品的产值占到欧洲农业总产值的20%,其中,粮食出口仅次于美国,为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法国在二战之前还是一个农业相对落后的国家,何种原因使其在短短几十年之内变成世界农业强国的呢?这与法国政府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领域的政策推动密不可分。报告人将对法国农业政策的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从政策演变历史到当今农业制度的变革,从农业种植,生产和食品加工产业等涉及的有关领域,到当前法国农业政策在国内,欧盟和国际层面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以此为大家寻求一定的答案。
2.通过玉米政策案例看中国供应侧结构性改革
郑适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农村与农业发展学院副院长
从2015年开始,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始走上前台,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郑适教授将以中国玉米产业为案例,向公众展示该产业近几年的现状,及其在经济层面所反映出来的优劣势,并重点分析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对该产业的调整和影响,结合具体数据向公众展示进行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3.当今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的特别时期
Jean Louis BALANDRAUD先生,法国经济金融工业部高级公务员和法国国家旅游委员会秘书长
法国是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家,除了广为人知的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凡尔赛宫,塞纳河等著名景点之外,农业生态旅游也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据统计,法国全国旅游总人数的1/3是面向农村的,旅游产业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力不言而喻。报告人将对法国农业生态旅游的多个领域进行介绍,并将其与传统旅游进行比较,分析农业生态旅游成功更为成功的模式与发展机会,特别是农村人口和旅游者从中获得的收益。
为更好地促进来访客人对巴黎生活的了解,加强与留法学子的交流和沟通,组织者计划19日进行大型聚会晚餐
时间:19:00 – 21:30
地点:老山东
餐费: 23 欧元/人
Accès : 68,Boulevard de l’Hôpital, 73013 Paris
Métro 5 « SaintMarcel » Bus…
Read More »017年09月11日 06:51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内蒙古库布其沙漠的穿沙公路两侧绿意葱茏(9月4日摄)。近年来,内蒙古实现森林覆盖率、草原植被盖度连续“双提高”,荒漠化、沙化土地持续“双减少”。 新华社记者 邓 华摄
全球荒漠化以每年7万平方公里的增幅迅速扩张,110多个国家和地区、10亿人口深受其害。中国作为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有荒漠化土地261.16万平方公里,然而,经过艰苦卓绝的治理,沙化土地面积连年持续缩减。尤其是最近5年,中国沙化土地面积平均每年净减1980平方公里,成为世界生态建设史上的奇迹。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召开前夕,中国因扭转荒漠化趋势,被世界未来委员会与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UNCCD)组织授予“未来政策奖”。中国荒漠化防治成就受到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中国荒漠化防治政策被世界未来委员会与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组织列入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土地退化最佳政策之一,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经验”。
根治沙害攸关生死
绿杨排排,沙柳丛丛,一望无际。这可是库布其沙漠?!
没错,这就是曾经黄沙漫漫、寸草难生的库布其大沙漠。
如今,总面积1.86万平方公里的库布其大沙漠,植被覆盖度已达53%,成为名副其实的绿洲。
“我看到了人类可以把沙漠变成一个绿洲,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中国库布其把噩梦变成愿景,变成充满快乐、希望的明天。”眼前的景象,让希腊前总理安东尼斯·萨马拉斯赞叹不已。
库布其沙漠曾经是怎样的情形呢?从小就生活在这里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道图村的格什朝格图记得,以前遍地是黄沙,风裹着流沙遮天蔽日。吃完一碗面,碗底就能积上半寸沙。去镇上买根针,需要在沙漠里走一整天。刚结婚时,为了盖房子,他牵着骆驼,去40里外驮砖,整整驮了半个月。
“内蒙古是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集中、危害最严重的省区之一。”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说,“这里有五大沙漠、五大沙地,荒漠化土地面积占自治区面积的一半以上。”
上世纪80年代,内蒙古沙化面积高达23%,60%的农田和38%的草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沙化。鄂尔多斯则是沙化重灾区,全市45%的土地已沙化,每年40%的农田因风沙毁种,20%的农田绝收。
不独是内蒙古,整个“三北”(西北、华北、东北)地区,是我国土地沙化最严重的地方。当时“三北”地区森林覆盖率只有5%左右,沙尘暴频发。“一夜过后,沙子就埋了门窗、堆满房顶,有人不小心顺着沙丘走上自家屋顶摔断了腿!庄稼毁了,房子没法住了,只能搬家。这就是‘沙进人退’。”回忆起儿时的生活,来自内蒙古杭锦后旗农民家庭的张建龙记忆犹新。
中国作为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27%的国土面临荒漠化,4亿多人口深受沙害之苦。
直到上世纪末,我国荒漠化面积仍在持续扩大。全国监测数据显示,2000年以前,我国沙化土地呈扩展态势:第一个监测期(1994年之前)年均扩展2460平方公里,第二个监测期(1995年至1999年)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全国还有31万平方公里土地具有明显沙化趋势,如果保护利用不当,很有可能成为新的沙化土地。
根治沙害,刻不容缓!
治沙苦干还需巧干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荒漠化防治工作,相继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资源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石漠化综合治理、沙化土地封禁保护等一系列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张建龙说,在荒漠化防治中,这些工程对重点地区和薄弱环节的集中治理和严格保护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沙漠、丘陵沟壑、水土流失区的面积占到全市总面积95%的鄂尔多斯,无疑是“三北”防护林建设的重点地区和薄弱环节之一,库布其是鄂尔多斯荒漠化防治的主战场。
亿利集团董事长王文彪是土生土长的库布其人,1988年来到杭锦旗盐场当场长。盐场就在大沙漠里,每卖1吨盐,提取5元用来栽树,一点一点地干起。
鄂尔多斯市伊旗霍洛林场护林员贾道尔吉记得,1985年国家组织“栽树大会战”,他们在哈拉沙作业区种树,树苗要靠人力背几十里沙路送来。贾道尔吉一次背六七捆沙柳,60多公斤,每天都累得精疲力竭。
治沙需要苦干,更需要巧干。“全国各地在沙区造林中,特别注重科技创新,遵循自然规律,适地适树、以水定林。”张建龙说。
以库布其为例,在艰苦实践中,人们探索出一套成熟的治沙方案:乔灌草和封育、飞播、人工造林相结合,以路划区,分块治理,锁住四周,渗透腹地。“以前,最优秀的林业工人几分钟都挖不完一个树坑,现在我们单人10秒钟可以很轻松地种下一棵树。”亿利集团库布其生态事业部首席科学家韩美飞说。
单人,10秒,种下一棵树?不错。在沙地上,一位小伙子左手拿着一根沙柳枝,右手将铁头水管轻轻插进沙里。瞬间,水流就在沙地上冲出1米来深的小洞。他将柳枝插入孔内,这就成了。挖坑、栽树、浇水一次性完成,用时不到10秒钟,成活率超过90%,与传统方法比,效率提高14倍。
没水的地方怎么办?那就螺旋钻打孔。沙漠表层虽然干旱,深层也有地下水,这方法成活率也能达65%。
亿利集团近年来根据沙漠的地质特点研发的这种“水冲种植法”“螺旋钻打孔种植法”,大大提高了沙漠造林的效率。如今,王文彪已带领大家将6253平方公里的沙漠变成了绿洲,小盐场也壮大成亿利资源集团。
与28年前比,鄂尔多斯森林覆盖率已从不足3%升到26.7%,植被覆盖率超过80%。治理区内的沙丘高度平均降低了近50%,年均降雨量由100毫米增至300多毫米,部分区块地表还出现了腐殖质层。
“中国往往把复杂的技术简化,能够在世界各地推广。”吉尔吉斯斯坦丝绸之路研究中心副主任阿斯兰贝克·欧姆科夫建议其他国家从库布其引进治沙技术。
通过苦干和巧干,过去5年,我国荒漠化、沙化危害最严重的内蒙古,荒漠化、沙化土地分别净减少了41.69万公顷、34.32万公顷,全国沙化土地面积则平均每年净减少1980平方公里。
中国一举扭转荒漠化趋势,成为世界生态建设史上的奇迹!
靶向施策标本兼治
“库布其治沙创造了奇迹,这个成功源于中国政府在改善生态的同时,还帮助沙区人民脱贫致富。”巴基斯坦可持续发展政策研究院主席沙法特·卡卡赫尔说。
我国荒漠化趋势得以成功扭转,正是得益于精准施策、靶向治理。
土地荒漠化既是生态问题,也是贫困问题,治沙与治穷必须紧密结合,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荒漠化。沙区多是贫困地区,也是精准扶贫的主战场。全国830个贫困县中,有290个深处沙区。
以“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为例,最初设想是在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严重的西北、华北、东北406万平方公里国土上,人工造林添绿,重点治理风沙危害、水土流失。随着工程的推进,营造薪炭林也被列为工作重点之一。这是因为在沙区,林木稀少,老百姓全靠扫羊粪、刨草根解决燃料问题。“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通过营造薪炭林,解决了老百姓生产生活所需的燃料、饲料、肥料问题,进而间接保护了植被,减少了沙化和水土流失。
张建龙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通过吸纳贫困人口参与沙区生态建设与保护、实施沙区灌木林平茬及加工扶贫项目、培育沙区特色产业,成功探索出生态美、百姓富有机统一的防沙治沙新路子。
格什朝格图所在的道图村,就是整村脱贫的典型。全村以前散居在库布其沙漠里32户牧民,如今通过扶贫搬迁,都聚居到牧民新村,从事种树、养护树木、旅游等与沙产业相关的工作,每户年均收入一二十万元。格什朝格图又和妻子开了一家旅游饭庄,每年纯收入10多万元。
国家林业局数据显示,“三北”工程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2918.5万公顷,其中经济林667万公顷,1500万人依靠特色林果业实现了稳定脱贫。目前,全国沙区农牧民收入持续保持了18.6%的年均增幅,贫困人口减少到2015年的1597万,贫困率由40.7%大幅下降到12.4%。张建龙说,我国北方重点沙区有灌木林资源约3.3亿亩,其中有1000万亩亟待平茬复壮,平茬枝叶加工利用,增收潜力仍然很大。
由“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生态美,百姓富,中国向世界提交了一份完美的答卷!(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黄俊毅)
Read More »国办发〔2017〕7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粮食供给由总量不足转为结构性矛盾,库存高企、销售不畅、优质粮食供给不足、深加工转化滞后等问题突出。为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和经济社会发展,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以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增加绿色优质粮食产品供给、有效解决市场化形势下农民卖粮问题、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保障粮食质量安全为重点,大力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推动粮食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为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夯实产业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市场主体地位,激发市场活力和企业创新动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针对粮食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制约瓶颈,强化政府规划引导、政策扶持、监管服务等作用,着力营造产业发展良好环境。
坚持产业融合,协调发展。树立“大粮食”、“大产业”、“大市场”、“大流通”理念,充分发挥粮食加工转化的引擎作用,推动仓储、物流、加工等粮食流通各环节有机衔接,以相关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培育全产业链经营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坚持创新驱动,提质增效。围绕市场需求,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体制机制、经营方式和商业模式创新,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等新动能,提升粮食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结合不同区域、不同领域、不同主体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粮食产业发展模式。加强统筹协调和政策引导,推进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注重整体效能和可持续性。
(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初步建成适应我国国情和粮情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带动农民增收。绿色优质粮食产品有效供给稳定增加,全国粮食优质品率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粮食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左右,粮食加工转化率达到88%,主食品工业化率提高到25%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的粮食企业数量达到50个以上,大型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粮食产业集群辐射带动能力持续增强;粮食科技创新能力和粮食质量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二、培育壮大粮食产业主体
(四)增强粮食企业发展活力。适应粮食收储制度改革需要,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转换经营机制,增强市场化经营能力和产业经济发展活力。以资本为纽带,构建跨区域、跨行业“产购储加销”协作机制,提高国有资本运行效率,延长产业链条,主动适应和引领粮食产业转型升级,做强做优做大一批具有竞争力、影响力、控制力的骨干国有粮食企业,有效发挥稳市场、保供应、促发展、保安全的重要载体作用。鼓励国有粮食企业依托现有收储网点,主动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开展合作。培育、发展和壮大从事粮食收购和经营活动的多元粮食市场主体,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体系。(国家粮食局、国务院国资委等负责)
(五)培育壮大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工作中,认定和扶持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带动力的粮食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引导支持龙头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构建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优质粮食品种种植,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支持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参与承担政策性粮食收储业务;在确保区域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探索创新龙头企业参与地方粮食储备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农业部、财政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中储粮总公司等负责)
(六)支持多元主体协同发展。发挥骨干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多元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融合,大力培育和发展粮食产业化联合体。支持符合条件的多元主体积极参与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建设、产后服务体系建设等。鼓励龙头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各类市场主体成立粮食产业联盟,共同制订标准、创建品牌、开发市场、攻关技术、扩大融资等,实现优势互补。鼓励通过产权置换、股权转让、品牌整合、兼并重组等方式,实现粮食产业资源优化配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农业部、工商总局等负责)
三、创新粮食产业发展方式
(七)促进全产业链发展。粮食企业要积极参与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发展“产购储加销”一体化模式,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推动粮食企业向上游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产销对接和协作,通过定向投入、专项服务、良种培育、订单收购、代储加工等方式,建设加工原料基地,探索开展绿色优质特色粮油种植、收购、储存、专用化加工试点;向下游延伸建设物流营销和服务网络,实现粮源基地化、加工规模化、产品优质化、服务多样化,着力打造绿色、有机的优质粮食供应链。开展粮食全产业链信息监测和分析预警,加大供需信息发布力度,引导粮食产销平衡。(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农业部、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等负责)
(八)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深入贯彻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发挥区域和资源优势,推动粮油产业集聚发展。依托粮食主产区、特色粮油产区和关键粮食物流节点,推进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布局,完善进口粮食临港深加工产业链。发展粮油食品产业集聚区,打造一批优势粮食产业集群,以全产业链为纽带,整合现有粮食生产、加工、物流、仓储、销售以及科技等资源,支持建设国家现代粮食产业发展示范园区(基地),支持主销区企业到主产区投资建设粮源基地和仓储物流设施,鼓励主产区企业到主销区建立营销网络,加强产销区产业合作。(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中国铁路总公司等负责)
(九)发展粮食循环经济。鼓励支持粮食企业探索多途径实现粮油副产物循环、全值和梯次利用,提高粮食综合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以绿色粮源、绿色仓储、绿色工厂、绿色园区为重点,构建绿色粮食产业体系。鼓励粮食企业建立绿色、低碳、环保的循环经济系统,降低单位产品能耗和物耗水平。推广“仓顶阳光工程”、稻壳发电等新能源项目,大力开展米糠、碎米、麦麸、麦胚、玉米(1689, -10.00, -0.59%)芯、饼粕等副产物综合利用示范,促进产业节能减排、提质增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国家能源局等负责)
(十)积极发展新业态。推进“互联网+粮食”行动,积极发展粮食电子商务,推广“网上粮店”等新型粮食零售业态,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完善国家粮食电子交易平台体系,拓展物流运输、金融服务等功能,发挥其服务种粮农民、购粮企业的重要作用。加大粮食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力度,支持爱粮节粮宣传教育基地和粮食文化展示基地建设,鼓励发展粮食产业观光、体验式消费等新业态。(国家粮食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国家旅游局等负责)
(十一)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加强粮食品牌建设顶层设计,通过质量提升、自主创新、品牌创建、特色产品认定等,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全国性粮食名牌产品。鼓励企业推行更高质量标准,建立粮食产业企业标准领跑者激励机制,提高品牌产品质量水平,大力发展“三品一标”粮食产品,培育发展自主品牌。加强绿色优质粮食品牌宣传、发布、人员培训、市场营销、评价标准体系建设、展示展销信息平台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品牌创建和产销对接推介活动、品牌产品交易会等,挖掘区域性粮食文化元素,联合打造区域品牌,促进品牌整合,提升品牌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鼓励企业获得有机、良好农业规范等通行认证,推动出口粮食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加大粮食产品的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加强行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市场秩序。(国家粮食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国家知识产权局等负责)
四、加快粮食产业转型升级
(十二)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大力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优质优价的粮食生产、分类收储和交易机制。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推进绿色优质粮食产业体系建设。实施“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开展标准引领、质量测评、品牌培育、健康消费宣传、营销渠道和平台建设及试点示范。推进出口食品农产品生产企业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工程,实现内销转型,带动产业转型升级。调优产品结构,开发绿色优质、营养健康的粮油新产品,增加多元化、定制化、个性化产品供给,促进优质粮食产品的营养升级扩版。推广大米、小麦粉和食用植物油适度加工,大力发展全谷物等新型营养健康食品。推动地方特色粮油食品产业化,加快发展杂粮、杂豆、木本油料等特色产品。适应养殖业发展新趋势,发展安全环保饲料产品。(财政部、国家粮食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国家林业局等负责)
(十三)大力促进主食产业化。支持推进米面、玉米、杂粮及薯类主食制品的工业化生产、社会化供应等产业化经营方式,大力发展方便食品、速冻食品。开展主食产业化示范工程建设,认定一批放心主食示范单位,推广“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商超销售”、“作坊置换+联合发展”等新模式。保护并挖掘传统主食产品,增加花色品种。加强主食产品与其他食品的融合创新,鼓励和支持开发个性化功能性主食产品。(国家粮食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工商总局等负责)
(十四)加快发展粮食精深加工与转化。支持主产区积极发展粮食精深加工,带动主产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着力开发粮食精深加工产品,增加专用米、专用粉、专用油、功能性淀粉糖、功能性蛋白等食品以及保健、化工、医药等方面的有效供给,加快补齐短板,减少进口依赖。发展纤维素等非粮燃料乙醇;在保障粮食供应和质量安全的前提下,着力处置霉变、重金属超标、超期储存粮食等,适度发展粮食燃料乙醇,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探索开展淀粉类生物基塑料(9990, -115.00, -1.14%)和生物降解材料试点示范,加快消化政策性粮食库存。支持地方出台有利于粮食精深加工转化的政策,促进玉米深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强化食品质量安全、环保、能耗、安全生产等约束,促进粮食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倒逼落后加工产能退出。(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等负责)
(十五)统筹利用粮食仓储设施资源。通过参股、控股、融资等多种形式,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扩展粮食仓储业服务范围。多渠道开发现有国有粮食企业仓储设施用途,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提供粮食产后服务,为加工企业提供仓储保管服务,为期货市场提供交割服务,为“互联网+粮食”经营模式提供交割仓服务,为城乡居民提供粮食配送服务。(国家粮食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证监会等负责)
五、强化粮食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
(十六)加快推动粮食科技创新突破。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创新型粮食领军企业,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开展创新活动。鼓励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通过共同设立研发基金、实验室、成果推广工作站等方式,聚焦企业科技创新需求。加大对营养健康、质量安全、节粮减损、加工转化、现代物流、“智慧粮食”等领域相关基础研究和急需关键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推进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在粮食产业中的应用,加强国内外粮食质量检验技术标准比对及不合格粮食处理技术等研究,开展进出口粮食检验检疫技术性贸易措施及相关研究。(科技部、质检总局、自然科学基金会、国家粮食局等负责)
(十七)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深入实施“科技兴粮工程”,建立粮食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信息服务平台,定期发布粮食科技成果,促进粮食科技成果、科技人才、科研机构等与企业有效对接,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发挥粮食领域国家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成果推广示范作用,加大粮食科技成果集成示范基地、科技协同创新共同体和技术创新联盟的建设力度,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科技部、国家粮食局等负责)
(十八)促进粮油机械制造自主创新。扎实推进“中国制造2025”,发展高效节粮节能成套粮油加工装备。提高关键粮油机械及仪器设备制造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粮食品质及质量安全快速检测设备的技术水平。引入智能机器人和物联网技术,开展粮食智能工厂、智能仓储、智能烘干等应用示范。(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粮食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农业部等负责)
(十九)健全人才保障机制。实施“人才兴粮工程”,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支持企业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合作,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搭建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业平台,遴选和培养一批粮食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凝聚高水平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为粮食产业服务。发展粮食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支持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开设粮食产业相关专业和课程,完善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加快培养行业短缺的实用型人才。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举办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培育“粮工巧匠”,提升粮食行业职工的技能水平。(国家粮食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负责)
六、夯实粮食产业发展基础
( 二十)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体系。适应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需要,整合仓储设施资源,建设一批专业化、市场化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为农户提供粮食“五代”(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服务,推进农户科学储粮行动,促进粮食提质减损和农民增收。(财政部、国家粮食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负责)
(二十一)完善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加强粮食物流基础设施和应急供应体系建设,优化物流节点布局,完善物流通道。支持铁路班列运输,降低全产业链物流成本。鼓励产销区企业通过合资、重组等方式组成联合体,提高粮食物流组织化水平。加快粮食物流与信息化融合发展,促进粮食物流信息共享,提高物流效率。推动粮食物流标准化建设,推广原粮物流“四散化”(散储、散运、散装、散卸)、集装化、标准化,推动成品粮物流托盘等标准化装载单元器具的循环共用,带动粮食物流上下游设施设备及包装标准化水平提升。支持进口粮食指定口岸及港口防疫能力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交通运输部、商务部、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中国铁路总公司等负责)
(二十二)健全粮食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支持建设粮食质量检验机构,形成以省级为骨干、以市级为支撑、以县级为基础的公益性粮食质量检验监测体系。加快优质、特色粮油产品标准和相关检测方法标准的制修订。开展全国收获粮食质量调查、品质测报和安全风险监测,加强进口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建立进口粮食疫情监测和联防联控机制。建立覆盖从产地到餐桌全程的粮食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平台,进一步健全质量安全监管衔接协作机制,加强粮食种植、收购、储存、销售及食品生产经营监管,严防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或用于食品加工。加强口岸风险防控和实际监管,深入开展农产品反走私综合治理,实施专项打击行动。(国家粮食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农业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等负责)
七、完善保障措施
(二十三)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充分利用好现有资金渠道,支持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国家现代粮食产业发展示范园区(基地)建设和粮食产业转型升级。统筹利用商品粮大省奖励资金、产粮产油大县奖励资金、粮食风险基金等支持粮食产业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功能,积极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加大对粮食产业的投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购置仓储、烘干设备,可按规定享受农机具购置补贴。落实粮食加工企业从事农产品初加工所得按规定免征企业所得税政策和国家简并增值税税率有关政策。(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税务总局、国家粮食局等负责)
(二十四)健全金融保险支持政策。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为粮食收购、加工、仓储、物流等各环节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政策性、商业性金融机构要结合职能定位和业务范围,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对粮食产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建立健全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融资担保机制,降低银行信贷风险。支持粮食企业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筹集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粮食企业上市融资或在新三板挂牌,以及发行公司债券、企业债券和并购重组等。引导粮食企业合理利用农产品期货市场管理价格风险。在做好风险防范的前提下,积极开展企业厂房抵押和存单、订单、应收账款质押等融资业务,创新“信贷+保险”、产业链金融等多种服务模式。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为粮食企业开展对外贸易和“走出去”提供保险服务。(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财政部、商务部、国家粮食局、农业发展银行等负责)
(二十五)落实用地用电等优惠政策。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中,对粮食产业发展重点项目用地予以统筹安排和重点支持。支持和加快国有粮食企业依法依规将划拨用地转变为出让用地,增强企业融资功能。改制重组后的粮食企业,可依法处置土地资产,用于企业改革发展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落实粮食初加工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政策。(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等负责)
(二十六)加强组织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因地制宜制定推进本地区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规划或方案,加强统筹协调,明确职责分工。加大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实绩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中的权重。要结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大力开展粮食产业扶贫。粮食部门负责协调推进粮食产业发展有关工作,推动产业园区建设,加强粮食产业经济运行监测。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要强化对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的支持,发挥财政投入的引导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粮食产业。各相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抓紧完善配套措施和部门协作机制,并发挥好粮食等相关行业协会商会在标准、信息、人才、机制等方面的作用,合力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各省级人民政府、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财政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等负责)
Read More »作者:王卉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7/9/11 13:20:38
编者按:本文来自网易科技,编译:小小;36氪经授权发布。
据福布斯杂志报道,当“绿色革命之父”诺曼·博洛格(Norman Borlaug)1970年获得诺贝尔奖时,诺贝尔奖委员会当时表示:“这个年龄段的人比任何其他年龄段的人都要多,他已经帮助这个饥饿的世界提供面包。”博洛格帮助引入抗病高产的作物品种和先进的农业技术,并成为游戏规则的改变者,促使农业产量大幅增加,帮助数百万人免于饥饿。
在博洛格获得诺贝尔奖后半个世纪,我们生活在产量稳定增长的世界,而耕地总量却在持续减少。气候模式的变化和水资源的可用性正在改变某些农业地区的生产力。与此同时,世界人口继续增长,预计到2050年将至少达到90亿人,其中大部分增长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在这些国家,快速的经济扩张使人们对卡路里和蛋白质的需求不断增加。随着人口增长和对粮食需求的增长,我们正接近所谓的“马尔萨斯末日(Malthusian doomsday)”。在这种假设中,人口增长速度超过了粮食供应的增长,从而导致大规模饥荒。预防这种末日场景很可能是21世纪最重要的挑战之一。
消费增加推动了对农业生产增长的需求。全球各地的种植者都在应对这样的挑战,但他们必须以一种不会对地球资源造成无法弥补伤害的方式来应对这一挑战。为了平衡增加生产和节约资源的目标,研究人员和企业家正在研究如何在现有的碳足迹上发展可持续性增强型农业。就像博洛格那样,这些研究人员和企业家们可以借助植物遗传学、化学、农学以及机械等工具。然而,今天他们还有全新的工具可用,即人工智能(AI)技术。
尽管在数字化行业调查中排名接近垫底,但农业正迅速实现数字化。高速变量种植设备的采用正提供准确的种植信息,产量监测设备提供了关于收获颗粒的各类信息。这类基础数据(投入与产出)是构建预测算法的关键。
农民们正在使用传感器和取样技术收集土壤水分和养分水平的数据。有各种各样的农业信息管理系统,使操作和财务数据获取变得更容易。现在的农民可以使用软件工具来辅助实地考察,从移动应用到无人机,这些工具收集的数据可以用来评估作物的健康状况,并监测不同季节的病虫害情况。
随着这种转变,农业数据变得更加丰富和实用。这些数据的可用性正在为开发和部署农业AI铺平了道路。今天AI的应用主要是由科技行业推动的,从增强信息安全到移动广告植入,再到无人驾驶汽车。
五年前,谷歌资助的研究人员在AI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的神经网络软件学会了识别猫和人的形状,准确率达到70%。今天,在一年一度的ImageNet Challenge上,许多团队已经展示了超过人类的图像识别能力,分类错误率还不到3%。谷歌和IEEE计算协会正在举办名为iNaturalist Competition的竞赛,希望训练AI算法识别5000多种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
这些算法的力量也延伸到语言解释方面。利用AI技术,微软的语音识别系统现在的出错率仅为5.1%,与专业人员的识别率相当。他们的系统准确性每年都有很大幅度的提高。
美国知名私募股权投资数据库及数据分析服务提供商Pitchbook的数据显示,在过去10年里,超过170亿美元资金投资于美国的AI创业企业身上。自2012年以来,已经有200多起与AI相关的收购。这些收购活动主要由谷歌、Facebook、微软以及亚马逊等科技巨头主导,因为它们希望能获得更多的能力,帮助改变交通、医疗、零售以及制造业等行业。农业会成为下个被改变的目标吗?
虽然AI已经成为技术社区的重要支柱,但许多大公司、设备制造商以及服务提供商还没有大力发展农业领域的AI应用。这种犹豫的部分原因可能是缺乏对AI技术进步和潜在应用不够熟悉所致,这篇文章希望能部分地弥补这一缺陷。此外,AI算法在农业领域的发展也具有挑战性。AI应用需要大量数据来对算法进行恰当的训练。而在农业中,虽然有大量的空间数据,但大部分数据只能在每年的生长季节使用一次。
因此,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收集到关于某个给定字段或农场具有统计意义的数据。通常,这个领域收集的数据需要大量的预处理(清理),然后才能被放心地用于训练AI算法。
今天,与数据连接相关的挑战仍然存在。《华尔街日报》最近撰文指出,在农场里,手机接收信号不够稳定或根本不存在,因此很难将数据转移到可以分析的地方。缺乏数据使用和所有权的标准和透明度,以及收集和共享数据的困难,都导致农业领域的AI算法开发人员仍然无法找到合适的数据。幸运的是,像Climate Corporation公司的FieldView Drive、John Deere的JD Link以及Farmobile的PUC这样的产品,旨在使设备数据的收集和传输变得更容易和无缝。
新兴农业技术(AgTech)公司开发AI算法也可能加剧这个问题。许多初创公司正在构建决策自动化工具,而在数据收集、准备和基准测试能力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在历史上,农场始终缺乏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数据仓库系统,而硅谷科技公司一直依赖这些技术来开发和部署AI应用。在大规模农业AI部署成功之前,农场中的数据基础设施需要变得更加强大。
此外,有些新兴公司倾向于避免使用经过科学验证的、统计控制的实地试验来量化其产品的收益。相反,这些公司采用了“精益方法”,迅速在少量客户中进行推广,此举遵循了创办科技初创企业的策略。虽然精益方法在软件方面很有效,但在农业领域,种植者不会冒险在整个农场采用全新技术,为此其可能行不通。
在推出产品之前,主要的农业公司需要通过多年的实地测验来确保产品的性能和明显的效益。即使进行了这样的测试,许多种植者还是希望看到新产品在自己的土地上采用之前,能够有上佳的表现。因此,普遍的“快速进入市场”和“快速扩张”心态可能不合适,而是需要采用更加渐进的产品发布策略。
最终的挑战是对AI人才的竞争非常激烈。在科技初创企业社区中,人们普遍抱怨,在与软件、互联网和无人驾驶汽车行业的雇主进行竞争的情况下,很难找到合适的AI人才。此外,即使招募到这些人之后,留住他们也是不小的挑战。一家MGV投资公司的机器学习专家最近被科技巨头招募,年薪超过700万美元。
尽管农业领域AI技术面临诸多挑战,但我们有理由相信,AI在农业领域的成功和大规模推广将会成为现实。以下就是有望部分改变农业的AI技术。
Abundant Robotics:这是从斯坦福研究所剥离出来的初创企业,它已经开发出自主采摘取水果的技术。Abundant Robotics利用机器视觉技术来探测棚架上生长的水果位置,然后利用真空系统将其从树枝上拉下来。这家公司已经获得谷歌旗下风投机构Google Ventures的扶持。
图2:Abundant Robotics公司的自动摘果机
Resson:孟山都成长创投公司(Monsanto Growth Ventures)扶持的初创企业,在加拿大和美国圣何塞都有办事处。Resson已经开发出一种图像识别算法,与训练有素的人类相比,它能够更准确地检测和分类植物害虫与疾病。Resson与麦凯恩食品公司(McCain Foods)合作,以帮助减少土豆生产供应链的损失。
AgVoice:总部位于佐治亚州的创业公司,AgVoice正在为作物观察专家和农学家开发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包。这套系统可以解释导致大豆突然死亡的真菌疾病,并提示观察的位置和严重程度。
除此之外,诸如Orbital Insights、Descartes Labs、Gro Intelligence以及Tellus Labs等创业公司也正在基于卫星图像、天气信息和历史产量数据等开发产量预测算法。Tellus Labs声称,它们的数据比美国农业部的报告更准确,而且可提前美国农业部1个月给出预测数据。
2017-09-05 04:00:00 环球时报 牛素萍
日本《富士产经商报》9月4日文章,原题:中国农业开始重视安全,富裕层需求催生有机栽培基地
中国耕地面积少,土地通常被分割成一个个小块,而且大部分耕地受到污染。在中产阶层对肉类、水果和蔬菜等食物的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的新形势下,中国如今涌现出许多经营大规模、高效率有机栽培农场的新型农业企业家。
中国已提出扩大农用地平均面积的政策。去年底,政府同意各地主管部门把众多小块土地集中起来,作为大片区域租赁给企业。这种做法并非是要效仿美国和加拿大等国那样建造大型农场,而是通过将众多小块土地整合起来,让中国农民更有效地使用农业机械和新技术。这一政策对中国的农业企业家也是个挑战。他们在租用成片农用地的同时,还在城市地区寻找狭小空间,以满足中产阶层的新需求。
食品安全已成为中国农业企业家不断涌现的催化剂。过去10年间,中国消费者为相继出现的食品安全丑闻所困扰。许多富裕人群因此更愿选择进口或国内小规模农场提供的无公害产品。
比如蓬莱一家技术开发公司经营的山东烟台农业基地,在政府扶持下租赁7万公顷土地,用自动设备灌溉瓜果蔬菜,且饲养的猪羊和鱼都未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目前,此类基地的环保农业模式已成为中国农业企业家们的样板。(作者牛素萍,丰豆译)
Read More »全球最大农机企业John Deere将以3.05亿美元收购AI除草创业公司Blue River。
有消息称,John Deere 在去年10月就开始筹备此次收购,而此次收购预计在本月就能完成。此举是John Deere推动精准农业的重要一步。精准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方向,它需要依靠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和智能设备来提高作物产量,并降低人工劳动力的投入,减少农药、水、肥料的浪费。
John Deere的CIO在一份声明中表示,John Deere将与Blue River的一系列技术和产品融合。“作为精准农业的领导者,我们深知科技对于我们的客户来说有多么重要。机器学习对于John Deere的未来也非常重要。”
1837年,铁匠John Deere研制出了一种不粘泥土的钢犁,并借此产品创立了John Deere公司。目前,John Deere在11个国家设有工业基地,全球雇员共达43000人,是全球最大的农业机械制造商,也是美国较大的设备融资公司。
在上世纪90年代,John Deere就开始研究自动化农机了。不过,这是一个非常耗费时间的难题,尽管他们制造的农机已经融合了许多传感器,但是仍然无实现完全的自动化。John Deere最新制作的农机S700 Combine,虽然已经能够自动化收割并根据庄家的状况调整设备设置,但是还需要有人坐在驾驶座上以保证一切正常。
在2015年11月,John Deere本来打算以收购跨国农业生物技术公司Monsanto的精准种植业务Precision Planting。但是在2016年,美国司法部却以反垄断法为由,向法院起诉,中止了此次收购。
美国司法部认为,Deere和Precision Planting共占领了约86%的精准种植市场。Precision Planting为农民提供的主要是一些改良的的装备,并且花费并不会太高。而John Deere提供的都是大型的机械,费用高昂。John Deere若收购了Precision Planting,将会导致市场上主要是大型设备在流通。
相比起历史悠久的John Deere,Blue River,却是一家年轻的公司。Blue River成立于2011年,CEO Jorge Heraud在测绘科技公司Trimble Navigation有14年的精准农业从业经验。斯坦福大学博士肄业的CTO Lee Redden在NASA Robitics Academy担任过团队领导,在机器人、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方面都有不少经验。
一个值得注意地方是,Blue…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