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 首页
  • 学会介绍
    • 学会介绍
    • 理事会
    • 顾问团
    • 学会历史
  • 学会动态
    • 学会新闻
    • 农学研究动态
    • 学会未来活动框架
  • 合作伙伴
  • 注册会员
    • 注册会员
    • 入会条件
  • 联系我们
  • 中文 中文
  • FRA FRA

6月19日讲座通知 :现代农业发展趋势与国际合作前景 – 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说起

6月 8, 2021
| 没有评论
| Categories: 学会动态

主办 : 中国旅法工程师协会,中国留法人员农业学会,西南大学法国校友会

时间 : 2021年6月19日周六巴黎时间10点,北京时间16点。

报名链接 : https://forms.gle/swdtr8TTA6magbjQ9

会议形式 : 网络视频会议,会议链接将于活动前1-2天以邮件形式通知

活动背景与目的:

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院士驾鹤,人类痛失水稻巨擘,神州大地同悲戚,大批民众在全国各地自发哀悼袁老或前往送行,尤其是在他工作过的长沙和他学习过的重庆西南大学他的雕塑前,其情其景,令人动容。

国士无双,举世敬仰 ! 联合国也发文缅怀袁隆平院士,大力推崇他为推进粮食安全、消除贫困、造福民生做出了杰出贡献!

2010年3月23日,法国政府授予袁隆平院士法兰西共和国最高农业成就勋章,表彰他为研发杂交水稻作出的杰出贡献以及杂交水稻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的重要贡献,这是法国政府授予中国农业专家的最高荣誉。

unnamed
2010年03月23日, 法国驻华大使官邸 (Source: le Quotidien du Peuple en ligne)
     
我们旅法学人也为失去这样的科学家感到十分沉痛。为了更深入了解袁老,了解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在世界农业中的地位,并探讨中法未来在农业领域的合作方向,中国旅法工程师协会、中国留法人员农业学会、西南大学法国校友会决定联合举办一次交流活动。我们有幸邀请到三位嘉宾,他们分别是陪伴袁老十多年的高级助手、水稻专家黄琦博士,留法博士、中科院植物所刘公社研究员和中国留法人员农业学会会长翁芳芳女士。他们将为我们近距离了解袁隆平先生的成就和伟大之处以及杂交水稻发展前景,并与大家一起探讨现代农业的发展状况和中法国际农业合作的前景。

主讲嘉宾简介

  • 黄崎博士简介:研究员、袁隆平院士助理、隆平文化驿站理事长、湖南省国际稻都农业技术研究院院长。
  • 刘公社博士简介:法国植物生理学及植物生物学博士,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植物基因资源与分子育种研究组组长,中国草学会生物技术委员会理事长,农业农村部和国家林草局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欧美同学会理事及法比分会副会长。
  • 翁芳芳女士简介:法国国立农学院(AgroParisTech)农业工程师,法国索邦大学创新与高科技管理硕士。中国留法人员农业学会会长,南京农业大学法国校友会会长,法国INVIVO公司研发部经理,欧盟农业政策及法国农业发展研究员。

活动流程

  1. 主办协会致辞 : 中国旅法工程师协会会长龚笃晟,中国留法人员农业学会会长翁芳芳,西南大学法国校友会会长倪金城
  2. 专题讲座
    • 黄崎:袁隆平院士的贡献及杂交水稻的地位和未来发展方向
    • 刘公社:学习袁隆平院士,展望中法农业合作潜力
    • 翁芳芳:缅怀袁隆平院士,介绍法国农业概况与中法合作前景
  3. 提问与互动
Read More »
Posted in 学会动态

中法农业经济热点论坛暨留法农学会2017年年会在巴黎隆重举办

11月 22, 2017
| 没有评论
| Categories: 中文文章, 学会动态

20171119_14101900 

2017年11月19日周日下午,中法农业经济热点论坛暨留法农学会2017年年会隆重在巴黎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教育处报告厅召开。

这次论坛由中国留法人员农业学会 (简称留法农学会),联合中国人民大学欧洲校友会和中国西南大学法国校友会共同举办。此次活动时逢中国人民大学农村与农业发展学院代表团访法之际,作为国内农业经济较强的优势学科,人民大学师生的参加为这次论坛成功举办增加了辉煌一笔。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商务处一等秘书,农业部驻法代表王宏前先生和大使馆科技处一等秘书孔欣欣女士代表大使馆出席了此次活动。

留法农学会理事长任军民先生首先代表农学会全体成员对人民大学代表团和各位老师及朋友的出席表示欢迎和感谢,并简单介绍了留法农学会。它是1985年在巴黎注册登记的,是华人专业协会团体中成立最早的,32年以来,农学会一直遵从它的宗旨,为中法两国在农业科研,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交流与合作默默地努力和耕耘,取得了显著成果,渐渐被中法农业食品领域的政府部门,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所瞩目。

20171119_13431400

大使馆商务处农业部代表王宏前先生致辞,指出中国是法国在亚洲的最大贸易合作伙伴,法国是中国在欧盟的第四大合作伙伴,第四大实际投资来源国及第三大投资目的地。在农业方面,法国作为欧盟第一大农业大国,在农业,畜牧业和农食品生产,科研,加工和销售领域方面具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中法双方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保障食品安全,农食品生产和加工领域贸易和投资合作的潜力巨大。

IMG_20171119_134822

作为远道而来的中国人民大学农村和农业发展学院的副院长,郑适教授代表师生代表团向留法农学会的组织表示感谢,并介绍了此次来欧洲进行游学考察的目的和意义。人大农发学院是人民大学的一个优势学科,在国内农业经济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希望与国际同行加强在农业经济教育和科研领域的合作交流。

000

中国大使馆科技处一等秘书孔欣欣女士致辞时,介绍了中法两国在政府间双边科技合作机制下的合作概况。指出中法农业科技创新合作基础良好,面向未来,双边合作有望在新时代进一步深化拓展,更加惠及两国经济社会发展。

Read More »

Posted in 中文文章, 学会动态

中法农业经济热点讲座——暨留法农学会2017年年会

11月 7, 2017
| 没有评论
| Categories: 中文文章, 学会动态


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的关键时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持续提高,这给现代农业的发展带来的机遇以及挑战。

花都巴黎金秋之际,中国人民大学、留法农学会、中国人民大学欧洲校友会和中国西南大学法国校友会,共同联谊为居住在法国的各界人士及朋友奉献上一场有关中法农业经济热点的盛餐,真挚邀请您前来聆听,交流和讨论。

时间: 2017年11月19日周日

讲座地点: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教育处报告厅

请点击打开报名链接报名: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c1geNwBM_azXjb8fmYmOfczyakrysbnUtZY5rzsAgq9gGqnQ/viewform

第一部分 : 13:30-16:00

会议流程 :

1.留法农学会理事长致欢迎词

2.教育处公参杨进先生致辞(待确认)

3.中国人民大学农村与农业发展学院郑适副院长致辞

4.农业经济热点讲座

5.  茶歇

第二部分 : 16:00-16:45

留法农学会年会

1.     留法农学会特别年会

2.     留法农学会年会

–       理事长年度报告

–       财务报告

–       2017-2018年度计划

–       问题部分

 

第三部分 

大型聚会晚餐

 

农业经济热点讲座内容

1.法国农业政策

Jean Louis BALANDRAUD先生,法国经济金融工业部高级公务员和法国国家旅游委员会秘书长

法国是欧洲最大的农业生产国,其农产品的产值占到欧洲农业总产值的20%,其中,粮食出口仅次于美国,为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法国在二战之前还是一个农业相对落后的国家,何种原因使其在短短几十年之内变成世界农业强国的呢?这与法国政府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领域的政策推动密不可分。报告人将对法国农业政策的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从政策演变历史到当今农业制度的变革,从农业种植,生产和食品加工产业等涉及的有关领域,到当前法国农业政策在国内,欧盟和国际层面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以此为大家寻求一定的答案。

 

2.通过玉米政策案例看中国供应侧结构性改革

郑适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农村与农业发展学院副院长

从2015年开始,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始走上前台,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郑适教授将以中国玉米产业为案例,向公众展示该产业近几年的现状,及其在经济层面所反映出来的优劣势,并重点分析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对该产业的调整和影响,结合具体数据向公众展示进行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3.当今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的特别时期

Jean Louis BALANDRAUD先生,法国经济金融工业部高级公务员和法国国家旅游委员会秘书长

法国是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家,除了广为人知的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凡尔赛宫,塞纳河等著名景点之外,农业生态旅游也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据统计,法国全国旅游总人数的1/3是面向农村的,旅游产业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力不言而喻。报告人将对法国农业生态旅游的多个领域进行介绍,并将其与传统旅游进行比较,分析农业生态旅游成功更为成功的模式与发展机会,特别是农村人口和旅游者从中获得的收益。

 

中法友谊情    相聚老山东

为更好地促进来访客人对巴黎生活的了解,加强与留法学子的交流和沟通,组织者计划19日进行大型聚会晚餐

时间:19:00 – 21:30

地点:老山东

餐费: 23 欧元/人

 

Accès :  68,Boulevard de l’Hôpital, 73013 Paris

Métro 5 « SaintMarcel »  Bus…

Read More »
Posted in 中文文章, 学会动态

中央农办解读一号文件: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改革谋篇布局

2月 7, 2017
| 没有评论
| Categories: 中文文章, 学会动态
来源:央广网  2017-02-07 11:23:18

央广网北京2月7日消息(记者沈静文)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农历新年后,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公布。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昨天(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表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主要目标是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此,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改革”两大板块谋篇布局。围绕返乡下乡创业和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一号文件在用地政策、金融服务等方面作出突破。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唐仁健介绍,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改革,提出33条政策措施。农业结构调整包括调优产品结构、调好生产方式、调顺产业体系,此外,要强化科技支撑和基础支撑,补齐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在改革方面,其核心是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现三大激活。

唐仁健指出,一是激活市场。文件提出深化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完善农业补贴制度等重要举措;二是激活要素。文件提出改革财政支农投入机制、加快农村金融创新、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探索建立农业农村发展用地保障机制等重大政策举措;三是激活主体。文件提出了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和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回乡下乡创业创新等政策措施。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现代农业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鼓励各类人才回乡下乡创业创新,把现代的科技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引入农村。

中央农办副主任韩俊表示,在用地政策、金融服务和人员培训等方面,相关扶持政策都进一步趋于明确。一号文件提出,要完善新增建设用地的保障机制,将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确定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这是一个含金量很高的政策。再比如,文件提出,允许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的建设用地,通过入股、联营等方式,重点支持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和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文件明确规定,这些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节约出来的建设用地,严禁违规违法开发房地产或建私人会所。

2016年是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的第一年。中央农办表示,目前国内玉米价格已经低于国外进口到岸完税价,国产玉米具备了国际竞争力,改革积极效应正在显现。

中央农办副主任韩俊表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的改革,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头戏。近三年来,我国先后取消了油菜籽临时收储政策、在新疆实行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在东北四省区实行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去年又在东北四省区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开展玉米临时收储制度改革试点。韩俊说,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一年来,地区间、品种间有了价差,实现了优质优价,激活了市场,国产玉米竞争力得到提升。

韩俊介绍说:“到2015年5月、6月,国内外玉米每吨差价高达1000元,差价这么大。到2017年1月,国内玉米价格已经低于国外进口到岸完税价每吨50元,进口玉米价格优势不再显现。这样一来,玉米及其替代品的进口明显减少,去年同比大约减少30-40%左右。”

按照一号文件要求,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的改革将继续推进。在改革方向上,要坚持市场取向和保护农民利益并重;在实施节奏上,要坚持分品种施策、渐进式推进。

韩俊透露,下一步,还要坚持并进一步完善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方向是最低收购价水平要合理确定,要能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要增加价格调节弹性,使不同粮食品种之间形成合理的比价关系。

Read More »
Posted in 中文文章, 学会动态

中国科协海智计划

12月 18, 2016
| 没有评论
| Categories: 中文文章, 学会动态

2016年8月31日,中国科协第一书记尚勇在中国驻法国大使馆科技处举办了留法专业协会代表座谈会,留法农学会受邀出席。

刚刚临任的公使衔科技参赞孙玉明主持了座谈会,谈及了自己在法国工作的经历。各专业协会代表向尚书记和代表团成员介绍了协会的概况和中法合作项目的进展。尚书记代表科协对各协会在中法交流过程中做出的贡献表示肯定,同时介绍了科协推出的“海智计划”,希望利用海外专业协会的力量,汇集各方人力资源,把高端科技介绍并引进国内,推动国内科技领域的创新,使祖国立于世界科技强国之列。

海智计划文本 :haizhi-plan

mmexport1473164043244

mmexport1473164053117

Read More »
Posted in 中文文章, 学会动态

小麦生产大省为啥大量进口小麦?

12月 17, 2016
| 没有评论
| Categories: 中文文章, 学会动态

2016年12月16日09:55 农产品期货网

 

坐拥十项“中国第一”的农业大省山东,如今正面临着来自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压力。

“山东虽是小麦生产大省,居然也大量进口小麦,为什么?是因为高档面包需要强筋小麦,但市场上这种小麦品种少之又少,都是些大路货。”

“进口小麦到岸平均价格只有1700元左右,而自产小麦价格是2300元,即使在家门口,我们的小麦也打不过进口货。”

“你算一下山东省小麦的平均成本,2014年每亩均净收入356.36元,相当于一天1块钱;同期的外出农民务工月人均纯收入2864元,平均每天95元。农民辛辛苦苦种地一年收入只相当于打工4天。”

日前,在山东省委深改办、省科协和省农科院联合举办的首届山东农业科技智库高层论坛上,国内农业专家透露的三个事实分别指向的问题是:老百姓消费口味在提高,但农业品质没有跟上来;只有降成本,才能增强竞争力;市场机制下的农民减产是决策者不得不面对的挑战。

“不缺传统农品,缺新特优产品;不缺规模,缺竞争力;不缺投入,缺产出。”如何解决三大“卡脖子”问题?

“油用牡丹是一种新兴的木本油料作物,一盆牡丹可以卖到两三百元,最贵时一个花蕾可以卖到100元。榨完油之后每吨牡丹饼粕可提取150公斤芍药苷,三亩地可以产300公斤牡丹花瓣,提炼出60克精油……效益可达20万左右。”

面对这个现实,山东省农科院院长万书波建议:“产品结构不仅要调整,更要增加市场紧缺的优质高效高端产品供应,特别是扶持新型产业发展,比如油用牡丹、无花果、石榴、茶叶等。同时加大对山东名特优产品提纯复壮,以地方特色产品为依托,打造高端农业品牌。”他认为,统一服务型、专业合作型的适度规模经营应该是未来的趋势,山东在此方面也已做了很多探索。

在山东省社科院副院长王兴国看来,农业成本抬升,收益下降的问题必须尽快解决。“我们的稻谷、小麦、玉米与美国的生产成本比较,稻谷高出39.4%,小麦高出33.98%,玉米高出58.98%,这是生产总成本。从人工成本上差别就更大了。”他为此提出了三点建议,要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培育像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像供销社、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通过政府购买农业生产性服务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新领域;基于农业后向延伸产业链,内生增长立足于农业资源利用的第二、第三产业,让农民能够分享农产品加工、流通和消费环节的效益。

“湖北恩施是全球富硒的地方。十年前,那里的马铃薯才几毛钱一斤,而现在却涨到了八块钱,同样是一个马铃薯,差别咋那么大呢?这背后是‘富硒’品牌和科技的支撑。”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发展所所长王东阳表示,“把供给品变成好产品,卖出去。这只是第一步。” 他建议要构建供给链,通过供给链提供的吃、喝、乐把消费者吸引过来。同时,要建设供给地,“把农村越建越漂亮,就是要把生活的地方、生产的地方、生态的地方统一起来,吸引大家来旅游”。

“老百姓不愿意买国产奶粉,不是生产多了或少了的问题,而是农业供给质量问题”。国务院参事、中国农业大学特聘教授何秀荣分析说,“以奶粉、大豆、玉米为例,我们的大豆严重不足,但没有这么多的地去种大豆,怎么办?玉米‘三量齐增’,生产、库存增加的同时进口也增加了,原因何在?第一,我们确实种多了;第二,我们打不过进口货。”

为上述问题“开药方”,何秀荣给出三点建议,“第一,从收储制度改革、农牧结合、加工增值方面,考虑玉米怎么样从产业角度调整;第二,现在不仅仅玉米多,水稻多、小麦多,棉花也多,连油菜籽都多,是生产多了吗?是打不过人家,最后农民生产出来不是针对市场生产,以致于积压货越来越多,很快反映在价格上;第三,补短板非常重要,产品质量要安全。我们面临着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必须要改善”。(科技日报)

Read More »
Posted in 中文文章, 学会动态

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农业改革是硬骨头 要有新突破

12月 17, 2016
| 没有评论
| Categories: 中文文章, 学会动态

2016年12月18日01:01 中国新闻网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卞永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14日至16日召开。在本次会议中,特别强调了要深入加快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对农村工作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在当前全球经济比较低迷、仍然面临很多不确定的形势下,这一论述尤其凸显了“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农业改革要有新突破的紧迫性。

当前,农村经济是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中的一块短板。三十多年前,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的经济改革的序幕,也开启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历程。但是,在其它行业开始快速发展后,农村的改革和发展不但有所落后,有的方面甚至停滞不前。

这直接导致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象长期得不到根本性解决。当前,我国城乡人均收入比达到2.8倍左右,差距仍然巨大。另外,我国存在的6千多万贫困人口中,大部分都在农村地区。由于农村的公共服务不完善,有些地区留守儿童、独守老人等现象比较普遍,并引发了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

同时,农业科技力量发展缓慢、竞争力不足的情况也越来越明显。一方面,我国生产的大量农产品挤压,广大农民面临增产不增收的窘境,而另一方面,超市中充满着国外进口的农产品,不但价格高昂,却受到人们的青睐。

因此,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在眉睫。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农村改革,首先就是让农民富裕起来。不仅要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也要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村服务业发展,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民收入增长支持政策体系,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同时,加快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将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新动能、新空间。我国消费者对农产品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同时我国农业科技跟发达国家差距巨大,这将刺激我国农业科技快速发展。同时,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投资,也可以弥补我国投资的不足。而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会成为家电、汽车等商品的巨大潜在消费市场。

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加快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呢?

首先要坚持创新发展的思路。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养殖、特色种植,大力生产附加价值高的农作物,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加快农村的电商建设,使得农民生产的农产品直接跟城市对接,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中间成本。

要对农民加强技术培训。农民是科技成果的使用者,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是农业科技成果实现成功转化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地方政府尤其是地方农业科技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并且要深入田边地角手把手地传授这些科学技术,培养出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农民科技能手,作为示范带领其他广大群众掌握科技致富的本领。

坚持创新还要加大科技投入,地方政府要逐年增加科技投入,并通过政府的配套资金,引导农民、企业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金融机构要在农业科技贷款融资方面,多提供优惠政策,从而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实现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同时,要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减少农业生产的信息盲点。要加强对农民互联网知识的应用和培训,让他们能够及时了解市场信息,从而根据市场的需求安排农产品的生产,并借助互联网技术销售,减少中间环节,增加农民收入。

其次,要加快农村制度的改革和完善。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大量农村土地出让为商业土地,增值巨大,但是农民往往却很少从这种升值中获得好处,因此要增加农民在出让土地收益中的比例,同时,随着农村人口大量往城市转移,农村地区的宅基地大量闲置,造成浪费,政府应该加快宅基地流转的试点,既增加农民的收入,也为农村发展带来资金。要根据目前农村年轻人大都进城打工的现实,要创新土地制度,在严格保护基本农田的情况下,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加快土地流转试点建设,适度规模化,引导金融机构将资金投向农业,创新农村经营模式,加快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

还要加快农村的基本社会保障建设。随着年轻人大量转移到城市,农村“老人化”现象比较严重,缺少年轻人的照顾,他们既基本失去劳动能力,也无法在城市生活。2015年,各级财政对新农合的人均补助标准已经达到了380元,基本上可以满足农民的医疗需求,但是,其它方面的社会保障水平仍然比较低,仍然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坚持农村协调发展,共享发展,避免贫富严重分化。

农村要创新管理方式,营造促进农村发展的环境。农村要完善基层选举制度,创新选举办法以保障选民的合法权利,鼓励思想开放、有志于为农村服务的人员参加选举。对农村出现的暴力、威胁等现象要严厉打击,营造积极开明的乡村文化。

最后,在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的同时,必须坚持“粮食安全”的理念。我国具有十三亿人口,每年需要消耗大量的粮食,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承担的,只能依靠我国自身解决。同时,粮食安全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坚持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底线。

粮食安全不仅体现在数量上,也应该体现在质量上。大力加强粮食从生产、运输、加工各个环节的检测,尤其是化肥、农药、种子要保障安全,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同时要提高人们在环保方面的意识,加强水资源、土壤以及空气方面的保护,防止因为环境污染导致农产品质量受到损害,坚持绿色发展。

农村情况复杂,是一根难啃的硬骨头。农业改革既是挑战,更是巨大的机遇,农村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全面小康的建设,也会对我国经济带来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在当前我国新旧发展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加快实现农业改革的新突破,对我国经济实现稳中有进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Read More »
Posted in 中文文章, 学会动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巴黎招聘会

12月 17, 2016
| 没有评论
| Categories: 学会动态

2016年10月5日下午,中国留法人员农业学会(简称留法农学会)在中国大使馆教育处会议厅举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巴黎招聘会。中国驻法使馆公使衔参赞马燕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李兴旺、人才办公室主任庄世宏、农学院院长单卫星、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余劲等,农学会新老会员,留法农学人才,旅法留学人员团体代表等嘉宾共40余人汇聚一堂。

留法农学会现任副理事长汤宇翀先生致欢迎词并对学会进行了简短介绍。农学会于 1985年在巴黎创建。学会成立31年以来,一直致力于中法两国间农业经济、科技及学术等方面的交流。

随后中国驻法国使馆教育公使衔参赞马燕生先生致辞。马燕生首先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巴黎招聘会表示欢迎,对农学会为此次活动做出的重要贡献表示感谢。他说道中法两国友谊源远流长,一直保持着在教育、文化、经济、投资等各领域的密切合作,两国众多科研单位及组织联系紧密。他热切欢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继续来法国进行交流与合作,使馆教育处将继续提高服务水平,为高校和留学人员搭建信息平台。

ma-gongcan

马燕生公参致辞

李兴旺教授致辞介绍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悠久历史,现为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地处中华农耕文明发祥地—陕西杨凌,交通便利。学校是中国农林水学科最为齐备的高等农业院校,共设有23个学院(系、部、所)和研究生院,已成为农林水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他提到,西北农林的下一步目标是要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改善人才培养的质量、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加强科研力量、提高国际化程度,希望更多有志之士能加入,实现个人梦想,也帮助西北农林圆梦。

li

李兴旺教授介绍学校概况和发展

为使与会人员深入了解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才办公室主任庄世宏首先为大家放映了学校新拍摄的中、英文宣传片。同时,详细介绍了学校人才引进新政策和学校为吸引人才所采取的非常举措,他表示,学校本身与法国高校有着密切的联系,入选“千人计划”的学者中也有多人来自法国。他积极回答了与会者提出的问题,并邀请和鼓励符合条件的青年学者来校考察交流,提前感受学校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jiaoyuchu

人才办公室主任庄世宏介绍学校具体人才招聘职位及程序

 

Read More »

Posted in 学会动态

江门“侨梦苑”与海外华侨华人专业协会签订合作备忘录

9月 16, 2016
| 没有评论
| Categories: 中文文章, 学会动态

9月12日,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办的第七届海外华侨华人专业协会会长联席会在四川成都开幕。国侨办主任裘援平出席大会并发表主旨讲话。高新区党工委委员、江海区委常委刘晓蓉女士应邀出席。


(国侨办主任裘援平发表主旨讲话)

会上,刘晓蓉女士代表江门“侨梦苑”分别与美国华人生物医药科技协会(CBA)、大华府地区中国大专院校校友会联合会、加拿大华创会、同济大学法国校友会协会、中国留法人员农业学会、比利时华人青年联合会、美国硅谷中国高等院校校友会联合会等7家海外华侨华人专业协会负责人签订合作备忘录。“通过观看国侨办的侨梦苑宣传片,感受到了江门的风采魅力,希望日后有机会促进协会会员项目落户江门’侨梦苑’”美国硅谷中国高等院校校友会联合会会长张逸平表示。今后,江门“侨梦苑”将通过与这些合作的专业协会沟通,加强与海外人才的交流合作,引领更多海外高层次人次来江门“侨梦苑”创新创业。

(区委常委刘晓蓉女士与中国留法人员农业学会副理事长窦豆签订合同备忘录)


(国侨办主任裘援平与中国留法人员农业学会副理事长窦豆合影)

供稿:冼碧珊

 

 

Read More »
Posted in 中文文章, 学会动态

怡黎园牡丹节 – 踏青赏花野餐品茶活动

6月 15, 2016
| 没有评论
| Categories: 学会动态

牡丹花开动巴黎,好茶香飘静怡黎

二零一六年,岁在丙申,暮春之末,会于塞纳河阴之怡黎园,牡丹盛事也。呼亲朋好友,少长咸集。此地虽无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然凉亭奇石,映带左右,荷塘曲廊,列坐其次。流觞曲水之间,仰观天地之春,俯察牡丹之盛。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茶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野餐畅饮,信可乐也。

20160430_151706 ss

2016年4月30日星期六,留法农学会与法国茶与健康学会在巴黎西部的怡黎园共同举办了踏青和牡丹节活动。

怡黎园是由两位留法农学会的老会员于1995年购得的,占地100亩。他们一名是园艺博士,另一位是建筑师,夫妇两人种植和培育中国植物,建造中国式园林。园中有几千各品种盆景,有银杏,香椿,红枫,红梅和苹果树等。其中,菏泽市赠送的800株八色三十多个品种的牡丹,洛阳市也提供了一千多株牡丹,给园林增加了不少色彩。

正值怡黎园牡丹节之际,留法农学会组织了此次活动。虽然当天细雨朦胧,天气微冷,仍有中外友人60余位出席。特别指出的是,有20余人徒步一小时从火车站赶到园林,其中10余人又冒雨徒步返回火车站,精神非常可嘉。

关于活动本身,怡黎园主人讲述了园林的故事和对中国园林文化的体悟,并带领大家参观了园林和牡丹花卉。随后,大家一起品尝了学会为大家准备的午餐,聆听和观看了音乐节目和传统武术表演。最后,茶讲座和品茶活动也吸引了众多中外朋友。

通过以上活动,大家不仅了解了园林,花卉,结识了新朋友,同时也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中法朋友余味未尽,希望农学会经常组织类似的活动,给公众提供一个了解自然与休闲的空间。

为了这次活动,理事会成员积极地做了各种准备,一些理事付出了许多时间和精力。此次活动的成功和他们的劳动是分不开的,对他们表示衷心感谢 !

20160430_114151 ss

20160430_143914 ss

”mmexport1462037271762 Read More »

Posted in 学会动态
  • 1 of 2
  • 1
  • 2
  • 下一页 »

Clients Testimonials

-->
Copyright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to AACF supported by YiruIsC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