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农业让美丽乡村春风化雨

2017-02-20 10:21 来源:鲁网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广袤的农村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特色村镇建设,大力发展文化+农业,是实现农村经济长足发展的关键。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王传合

  近日,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首次提出,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建设一批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怎样融入文化创意元素,让农业农村摆脱陈旧古板面貌,焕发出时尚鲜活的生命力?“文化+农业”,能否擦出新的火花?(218日《光明日报》)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广袤的农村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特色村镇建设,大力发展文化+农业,是实现农村经济长足发展的关键。只有加快文化+农业深度融合,扎实推进特色村镇建设,才能留得住乡情乡韵,让美丽乡村建设在基层落地生根。

   文化+农业贵在深度融合。建设农业文化旅游和一产二产三产相融合的特色村镇,贵在深度上寻求突破。要结合农村工作特点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新诉求、新倾向,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和引导力度,多措并举稳步推进。尤其是在加强文化+农业建设方面,要有突破、有创新,把文化建设与农民群众的日常生产和生活相联结,并融为一体,切实做好文化+农业深度融合的大文章。

   文化+农业应重在提升农民文化素质。建设特色村镇,应把侧重点放在提高农民群众文化素质上,用乡土文化来熏陶、影响、培养新型农民。要通过举办各种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活动,激发农民群众对文化+农业的认同感。同时,将乡土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现代文化有机融合,夯实特色村镇建设的根基,推动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为特色村镇建设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文化+农业还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推进建设特色村镇,要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培育农民群众的创新观念和主体意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同时,在推进建设特色村镇过程中,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民群众生活,让农民群众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从而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文化+农业“联姻”,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在基层落地生根。